温故六个支架,研讨分享促成长 ——课程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支架学习研讨分享
日期:2023-06-29 14:45:23  浏览量:0

活动时间2023628

【活动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活动议题】:课程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支架学习研讨分享

【活动主持杜运景

参与人员幼儿园全体教师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计良华:专家提出结合支架内容形成研究案例,我们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专家给出我们建议:进一步学习两步支架,认识工作中的不足,开展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通过活动发现问题,形成我园在课程游戏化中的典型做法。

课程改革经历了重要阶段。部分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师经历了课改的过程,对改造儿童观和教育观很熟悉了,也有的老师才上岗3年,现在我们也需要来回顾一下这些内容。先前我们进行了自主学习,我们需要对课程游戏化进行一定了解,平时在工作中也要有思考,如何进行调整。

杜运景:每次阅读支架都会有不同体会。我先抛砖引玉,介绍一下我学习后的反思。支架中关于课程资源的描述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依据指南,对材料提供、游戏行为、儿童经验获得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以让幼儿获得新经验为目的反复尝试与调整,慢慢积累幼儿经验进阶、深化拓展的过程,为教师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比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课程资源探索之路还漫漫。

关于集体活动的生成,需要探索和研究,选择合适的场景、充分的材料、给幼儿充分自主、足够的时间,教师深度观察从中发现通过集体活动才能更好实现教育的契机,然后再简要研讨并准备,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们之间的配合也需要教师个人的敏锐。

对比支架中的要求,我们实践中的观察是拔高的,不管是在观察时间上还是观察的要求上,这样的跳级让教师苦于应付,观察的重点是在“发现问题”,这和支架指导上说的去发现WOW时刻,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去发现问题不是很吻合,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

我们本学期经历了复审,根据支架4和支架6我们一日环节都规范有序,老师们的课程游戏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班级环境的创设都是“儿童在前老师在后”,在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利用上是我们的薄弱的,包括集体活动的生成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

接下来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学习支架一和支架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自己的所思所行。

二、各年级组代表教师分享

小班组张歆予: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目标: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了要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改变我们的儿童观,以往总认为“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但殊不知“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来园活动中,洪悦欣小朋友在玩益智区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坏的吸铁石玩具,便主动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建议下愿意尝试修理它,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工具,修好了吸铁石,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她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具有学习能力的主体。我们也要改变教育观,老师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包办代替,而是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老师要多引导幼儿,必要时给予帮助,让幼儿收获成功的喜悦,毕竟快乐体验是游戏真正的魅力所在。

此外在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解读中提到指南成为幼儿教师的“圣经”从这句话中我能感受到指南的重要性以及其作为教育工作者参考的核心因素的影响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要将指南摸透摸烂记于心中将指南的内容与平日的观察结合再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评价根据评价内容进行改善帮助幼儿得到更多的提升在本次的学习中对于幼儿的观察我愈加认识到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筛选及时的做前中后期的准备而不是无意义的记录就像文献中提到的为什么要高频讨论对幼儿的观察正是其具有的价值才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停的研究讨论学习

小班组曾忆凌: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通过观察幼儿、发现儿童,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儿童观,认识到幼儿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他们通过游戏和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来学习,具有独特的学习方式。

以一次观察为例,我选择了一名幼儿,每天观察他三次,每次观察三分钟,并且用随笔记录下他的行为。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幼儿对于角色扮演特别感兴趣,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我注意到他在游戏角色扮演时展现出了很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他完成了各种任务,并且与其他幼儿积极合作。通过观察和记录,我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具有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与同事们的高频度讨论,我得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幼儿行为,也能听取其他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理解。这种讨论过程促进了我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认识的深化,也使我意识到幼儿园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应该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观察幼儿时,我们尽量选择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观察。这样可以看到幼儿在自由环境中的真实表现,发现他们的自主行为和学习能力。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户外环境中更自由、更大胆,他们能够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并且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互动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让我重新思考了教室内的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

通过参与课程游戏化项目,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我开始注重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点、能力和学习方式,更加注重鼓励和赞美幼儿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的问题。我也逐渐认识到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学段课程的本质区别,明白到幼儿园课程应该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通过游戏和生活中的学习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总之,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我个人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深刻认识。通过观察幼儿、发现儿童,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实现了从“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更加关注幼儿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行为模式。这对于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推动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会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中班组吴玲怡:江苏省课程游戏化说到: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近年来,多数幼儿园都在如火如茶地推进课程游化,这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种路径。在“课程游戏化”实施之初,很多教师包括我自己提出疑问:“什么是课程游戏化?”在经过一系列实践后,我园教师切身体会到: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变成游戏,而是在确保基本游戏活动时间的同时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的各类活动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要确保儿童的游戏权,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愉悦地进行游戏,真正落实课程游戏化。

通过学习与实践,现如今我们的儿童观与教育观都有了一定的转变,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支持、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也做出一定的改变,我们开始进行研讨,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或者感悟与收获分享出来,往往研讨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感悟和体验。

第一步支架中“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想法,放弃任何的条条框框,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教师进行观察与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揣摩现阶段幼儿的需求,对每一天的预设活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自主的得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从而获得真正的愉悦。

教育事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所需要做的便是不断地学习以丰富自己,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需求,助其健康成长。

中班组庞吉辰:接下来我将围绕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分享。我回顾了这学期的观察记录,重点观察幼儿在奶茶店游戏中的点单记录,第一步支架里说了要用欣赏的态度观察幼儿,回顾我的观察记录,接下来可以在观察记录中做一些改变,多发现一些他们的优点,不要总是聚焦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支架4里指出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在实践中,孩子自主能力比较弱,很多时候与他们讨论如何制定规则,往往很少有孩子会发言,积极主动性在实际中没有达到支架中的要求。支架6中提到的一日活动安排,我们实际中往往会有所欠缺。以上是我结合实际对支架的一些感悟。

大班组褚敏洁:2015年6月,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我们步入其中思考着、践行着。这一场变革让幼儿园这个小小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也让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变,环境、课程等都产生了有别于以往的不同……这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变化都是课程游戏化的支架给了我们支持和引导。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分别为:通过发现儿童,认识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让《指南》成为幼儿教师的“圣经”;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环境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 ;一日活动中尝试实现观念的改变。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宗旨正如省厅的文件里明确指出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为抓手,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因此,课程游戏化是江苏省幼儿园课程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六个支架”也是我们每个幼儿园教师提升自己所必学、必走之路。

从《新年秀》到《竹马风筝乐》,从《橘美食》到《神奇的大雁王国》,从《叮叮和咚咚》到《你好,小蝌蚪》,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也在不断做着尝试与学习。在一日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习、调整、尝试,让幼儿成为一日生活的主体。从晨间签到到天气播报,从自主餐点到自主值日,我们希望在游戏和日常中重新认识幼儿。但是在这践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例如:“放手”的程度如何把控?是否有相关考量标准?弹性作息如何调节?等等。

做“六个支架”并不意味着就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全部,只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序幕。不是做到了六个支架,就是做到了课程游戏化,只是给幼儿园提供六个切入点,逐步体会和形成正确的观念,为后续项目的深入开展做准备。“你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都仰头欣赏”,追随,支持,放手,孩子永远是活动的中心,我们也将以“六个支架”为抓手,砥砺前行。

大班组潘云:通过学习第一步支架,我们的课程理念有所改变,但如何更好地体现儿童视角,教师会有意识地用专业眼光来分析儿童行为,渐渐学会对生活中的各类资源进行课程化改造,找准教师定位,有所作为或有所不为。让我们的课程实施过程更清晰。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决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诸多教育因素、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步支架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得到以下几点收获:支架强化了观察意识观察到了幼儿的各种行为,对幼儿个体认识更加全面。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分析指导,支架改变了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对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如何真正做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实践研究。课程游戏化的第二步支架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目标与方向。

支架2中指导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更是幼儿的观察者,学会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以及经验。我们教师首先要多阅读相应的书籍,给幼儿提供多手段、多媒体教学,丰富孩子的直观感受,给幼儿游戏做画面补充。多收集自然资源以及提供半成品材料,鼓励和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游戏中对个案幼儿进行跟踪观察,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在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中,多多仔细观察,对于孩子的记录和作品,并可以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在一次次的积累中升华幼儿的经验,不断的进行调整。

支架3中提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场景以及材料才能对幼儿充分自主、持续足够的时间,教师深度观察,从中发现需要通过集体活动才能更好实现教育价值的契机。我们要尊重幼儿、解放幼儿,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让幼儿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4中体现的生活及教育理念,是要从幼儿经验发展的活动中,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会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再参考《指南》这把尺子,能更加了解幼儿。陶行知的“生活及教育”体现了生活教育的价值,在支架的建议中也强调了加强孩子“一餐两点”的自主生活。以《指南》为理论基础,从家庭、教师、幼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通过开展主题区域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家园活动、生活环节等多种途径来达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目标。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行划分责任区、能够做到利用教师榜样作用及积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责任心。

幼儿园课程本质上是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于青少年具有显著差别,概括起来表现为“四好”的天性,好奇、好想、好问和好动,这分别来自于幼儿的四种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新的幼儿园课程,必须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好奇、好想、好动和好问的需要,从而实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的目的。

幼儿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幼儿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幼儿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要做到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那样:凡是孩子能说的,让孩子自己去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去做。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继续努力,不断研究、摸索,使得课程变得更好,更适合于幼儿的发展。

计良华:延续大家的分享,接下来谈下弹性作息。举个例子,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主班老师在户外玩游戏,临近结束,孩子发现地上有虫子,很感兴趣,但按照时间来说要回班级了,你会怎么处理?

彭燕:可以带孩子一起观察,不是一定要严格按照作息来,当然这样做我们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宋凯渊:如果孩子感兴趣,那我会遵循他们的想法,可以让孩子带回去投放在自然角,如果兴趣不是很大,可能看一会就走了。

张梅玲:上次我们在玩球区有孩子看到乌龟的干尸,有孩子扔来扔去,我就请一个孩子拿了纸巾包起来,孩子们问乌龟死了怎么办?我就带着孩子一起埋在了土里,进行了很浅显的生命教育。

计良华: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为什么要弹性,是为了孩子更好学习。我们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变化,以前注重教学活动,现在更关注孩子学。教是以教师发起的,儿童的学是儿童发起的。刚才的例子我想告诉老师,随着游戏化弹性作息提出后,老师不能和以前一样,当我们遇到孩子学习的契机时,老师们要配合起来,小部分孩子感兴趣时,主班老师可以带大部分孩子回去,配班可以留下来和小部分孩子一起探究。这样做可能会影响我们正常的作息,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两个老师要密切配合,当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时,我们要肯定老师的做法和改变。说到弹性作息,回过头看一下周计划,安排得很满。周计划应该有留白。一周结束后可以写一下做了哪些事。要留时间给我们的生成课程等,周末可以布置一些任务给孩子,这样做了以后,以后写课程故事就会有很多素材选择。我们要思考,如何调整,变得更加合理。

弹性作息里谈到场地预约。园部的考量认为虽然有很多场地,但场地的游戏有所欠缺。像开放日中是需要一定情境的。上午一周一轮,下午可以预约,满足幼儿不同场地的体验需求。这样安排老师有没有什么想法?专家给我们的意见是需要围绕支架做深度持续的研讨。

观察记录可能更多关注孩子的不足,但支架中提出要发现孩子的亮点,以此带动孩子的发展。年轻老师进入我们的团队后需要花更多时间看一下课程游戏化相关的文件,了解一下趋势。

三、活动小结

杜运景:听了大家的分享,我感觉我们的老师都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推进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支架的理论学习,按照步骤去做,慢慢提高。去主动阅读,去厘清模糊不清的概念,慢慢去探索,前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一起去求索!

今天,我们结合支架说到了问题,比如弹性作息、观察记录等等,这些都是支架给我们提出的实践方向,下一个阶段,我们将结合大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支架给我们的行动建议,开展进一度的实践和研讨,形成更多的属于我们幼儿园的做法和创新,让我们的课程游戏化建设内涵不断提升,越来越深入。

图片1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