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对于课程游戏化建设的理解,深度改造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特组织教师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第二步支架、第一步支架解读学习与研讨活动。
活动内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支架学习与研讨
活动目标:
1.深度学习并理解第一步、第二步支架的内容和要求
2.结合支架的学习,深度反思课程实践,提炼问题。
3.通过本次学习与交流活动,为下一阶段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
活动准备: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第一步支架解读、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二步支架文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撰写感悟
业务部门对本次学习进行说明,教师领取学习资料,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标注,撰写学习感悟,结合日常教育工作进行思考,为研讨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交流分享、对话思辨
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学习感悟与思考的专题研讨交流活动,教师围绕自己的学习进行交流,同时结合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结合支架提出当下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主持人对问题进行梳理,教师们围绕典型问题开始现场的交流与研讨。
第三阶段:归纳梳理,循证探究
针对交流研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为下一阶段开展教研活动提供潜在的方向,结合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水平,通过教研——实践——反思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建构适宜的策略,形成典型的实践案例。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负责:业务与保教
2023.06
学习资料:
1.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支架:改造我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第二步支架: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学习感悟:
顾旭:再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支架内容我们在班级活动中都已经在实施了,但是因为支架的细化,所以做的都比较不细致。比如支架4要求幼儿做到一餐两点自主完成,我所在的大班组就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讨,现阶段大班的孩子们基本都能做到自主用餐,但是针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是否不需要一刀切?再比如支架6要求弹性作息,我们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也较弹性,留有空间,但是由于改建进行中,教师带领幼儿探索的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因此弹性时间内做些什么成了老师疑惑的问题。通过支架的解读,我对整个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形式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但是书本的学习终归是停留在阅读,我想我还要继续实践起来,让支架支撑起我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幼儿的发展在支架下能确实的得到提升。
彭燕:第一步支架中的支架1就指出了: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组,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同事之间以即兴谈话或沙龙方式高频度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坚持1-2个月。读到这里时,我则反思自己在平时的观察行为是否符合要求。平时的幼儿观察大多是带有目的去的。比如区域观察,日常活动表现等,大多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幼儿园的工作比较细、杂,很难让人安安静静的去观察孩子。我突然发现观察的最多的是走在班级“前端”和班级“后端”的孩子,那中间的孩子呢?可能就是一直默默无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犯错就可以了。这让我想到我们班的谢青澍小朋友,他在小中班时的表现不怎么出挑,所以平时不是特别关注他。但突然在一次美术活动,他主动的举起自己的小手要分享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令我感到吃惊,原来默默无闻的小朋友也在暗地里发光发彩。自从那次,我也有意无意的去观察他的各种行为。原来他数学操作单也做的很好,名字也写的很工整,也认识很多的字。这时,我才反思自己,我对孩子们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多的只是我要、我愿意观察的部分,那那些被我忽视的部分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在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要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当他们的闪光点出现了,那我们就要更好的去鼓励,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我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所以作为老师,第一个就是要学会观察。只有学会了正确的观察,才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学习,才能在观察中重新认识幼儿。我也会继续学习文件精神,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铭记于心,帮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唐遐婷: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做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参与各项公约规则的制定,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何创设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课程环境则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来设计规划,在环境创设时要注意幼儿的参与,组织幼儿讨论设计。例如在制定班级公约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然后将幼儿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幼儿表征的形式制定约定,在区域活动的规则制定时也要组织幼儿进行制作,教师充分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制定,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表征制定出来,只有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要求才能真正的被他们接受和自觉履行。规则应该是灵活可以调控的,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束缚孩子的行为,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应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通过开展一些研讨活动或者通过一些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此类问题。例如将教师与幼儿的身份进行互换,逐步引导幼儿换位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了解幼儿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创设适宜发展的环境,让每一处环境创设都有意义,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因此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既有制约但又相对自由、有序的环境里学习,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才是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杜运景:支架1我们在慢慢尝试,如:每学期的阅读活动,但是阅读缺乏内发性效果不明显。支架2根据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依据指南,对材料提供、游戏行为、儿童经验获得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以让幼儿获得新经验为目的反复尝试与调整,慢慢积累幼儿经验进阶、深化拓展的过程,为教师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如空间、玩法、材料、经验的系列化过程)。对比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课程资源探索之路还漫漫。支架3关于集体活动的生成,需要探索和研究,选择合适的场景充分的材料、给幼儿充分自主足够的时间,教师深度观察从中发现通过集体活动才能更好实现教育的契机,然后在简要研讨并准备,这里非常需要老师们之间的配合也需要教师个人的敏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