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标识是每一所幼儿园、每一间教室不可或缺的环境材料,也是儿童的学习媒介,如何让小小的区域材料标识在儿童的游戏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价值,引起了老师们的思考和关注。为了更好地提升班级区域材料标识的适宜性,为幼儿的学习创设更多的机会和可能。11月10日下午,幼儿园全体教师围绕班级区域材料标识设置情况进行分析研讨,寻找优化班级区域材料标识适宜的策略。本次活动由业务园长计良华老师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材料标识 聊聊作用
在开展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首先对材料标识的作用开展了讨论。老师们从区域材料标识有利于物品摆放出发,围绕材料标识对区域划分作用、对幼儿常规建立作用、对幼儿各领域经验发展作用、对幼儿学契机创生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交流分享自我评估
对于区域材料标识的使用情况,各年级组前期开展的年级组的交流和研讨。本次活动中,各年级组一位代表分享了他们年级组材料标识使用情况。
小班年级组张歆予老师介绍了他们标识的使用有三种:照片对应、同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对应、影子配对。他对标识的色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颜色要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颜色,玩具筐也需要有鲜艳的颜色区分。
中班年级组沈阳老师认为中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较小班有了提高,因此可以在区域标识中逐渐增加幼儿绘画的简单形象,也可以利用数字制作区域标识,并让幼儿进行形象的创作,用数字对应形象。
大班年级组曹廷月老师通过各班的区域照片,讲解了每个班使用的区域标识,有相邻数、数的分解、运算等。她提出了问题,即绘画的标志幼儿理解难度的把握和如何在制作时平衡教师与幼儿的参与性。
在年级组分享结束以后,老师们对年级组材料标识的适宜性开展了交流讨论,对年级组材料标识的使用情况开展了自评和互评,围绕材料标识的形式、具体内容以及儿童参与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计良华副园长指出在材料标识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讲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比较容易记住;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初步形成,有了初步的概括和分类能力;大班幼儿的抽象逻幅思维开始萌芽,他们喜欢用分类、比较推理等不同方式探究事物的规律,对文字符号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标识与区域特性的匹配,教师需要根据区域间的不同特点,通过设计一些与本区域内容相关的标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区域的内涵。
凝聚共识建构策略
通过分享、评估研讨以后,各年级针对如何设置和使用本年龄段班级区域材料标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不同区域材料标识的设计提出了可供参考使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并进行了分享交流。
大班组宋凯渊老师:我们在自然角让幼儿在自己带来的植物上写上姓名标签,作为分辨,并通过画出植物的叶子认识植物;在建构区制作立体图形的标志,帮助孩子认识更多图形;在科学区设计相邻数、找规律、分类和拼图形式的标识,而美工区让幼儿画出美工工具,并把自然材料贴在柜子上。
中班组庞吉辰老师:我们以标识图案的形式进行分享。在建构区中,使用照片与手绘结合的方法制作标识;阅读区通过编号来认识位置;美工区中的自然材料可以画出其来源作为标识;在益智区用相邻数等益智类标识。
小班组张歆予老师:小班美工区可以使用实物与照片对应的方法让幼儿整理,也可以用单一形状与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生活区中通过实物加颜色进行配对;在建构区让幼儿认识基本形状,形状相同的积木放一起;科学区可以设计动物找尾巴或动物找食物等趣味标识。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分享、评价、研讨,围绕区域材料标识的使用适宜性层层推进,形成了关于区域材料标识创设的共识。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和创造,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不断优化和调整区域标识,建构更为多元的材料标识和使用策略,努力为儿童创设一个更为适宜的游戏环境空间,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可能,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