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白露将近,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又正值学校、托幼机构开学之际,随着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应注意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吴江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本月要注意防范手足口病、水痘、登革热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健康提示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到了高发季节(夏秋季多见),这个病专挑1~10岁的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大多数手足口病都是轻症,但一旦发生重症,救治不及时,会引起脑炎、脑膜炎等,甚至导致死亡。
手足口一般表现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有时会出现“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秋冬季易出现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另外也可通过接触口腔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和水疱疱液传播。
手足口病的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通常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健康提示:
1.勤洗手。让孩子注意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勤消毒。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3.勤通风。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家里、学校要定期开窗通风。
4.打疫苗。推荐接种EV71疫苗(国家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自费)的人群为6月龄-5岁儿童,建议尽早接种,低年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健康提示二:水痘
酷暑退去,天气渐凉,开学在即,又到了水痘的好发季节。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水痘号称“见面传”,传染性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发病风险较高。结痂后多无传染性。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水痘痊愈后,部分病毒会潜伏在人体的神经根内,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易发于腰腹部、胸背部和头面部,疼痛明显,俗称“缠腰火丹”,常见于老年人。
健康提示:
1.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常规推荐儿童在12月龄-18月龄接种第一剂,4周岁接种第二剂,2剂间接种间隔不小于3个月)。
2.即日起至2025年3月,我区为7-12岁儿童(无户籍所在地限制)开展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儿童,后期根据学校安排或咨询居住地所在的接种单位进行接种。
3.幼托机构和中小学等集体单位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追踪因病缺课学生。搞好环境卫生,对公共用品定期清洗消毒。
4.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急性期水痘患者接触。加强营养和室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健康提醒三: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通过雌性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等。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要特征,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和浙江等南部地区。此外,入境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提前了解入境国家登革热疫情信息,做好预防措施。
健康提示:
1、切断传播途径。避免被蚊虫叮咬是远离登革热的关键!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防蚊灭蚊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学校和家庭需保持环境卫生,清除室内外积水,防止伊蚊孳生,避免被蚊子叮咬。
2、做好健康监测。8月以来有过登革热流行地区的旅居史的市民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若近期出现了发热、皮疹、三痛三红(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和面、颈和胸部潮红)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健康提示四:新冠病毒感染
近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发文表示自己“又阳了”,出现头疼、发烧、咳嗽等症状。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最新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在过去的几周呈现上升的趋势。当前,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其中XDV变异株的占比正在逐渐上升,但其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健康提示:
1. 尽管新冠病毒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趋向常态化,但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它依旧是潜在的健康威胁。在这个关键时刻,尤其需要保持警惕、遵循科学指导、及时应对症状。
2. ≥65岁老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肿瘤或免疫抑制患者、慢性肺病患者等人群发生新冠感染时住院和死亡风险更高,是新冠重症高风险人群。因此,对于这些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或者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
3. 建议大家需注意日常的防护,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加强通风,注意增强免疫力,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等等。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女童保护 守护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