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园教师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思想及指导水平,在全园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全方面展示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弘扬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阅读理念,通过阅读引领实践,特开展本次讲书活动。
园长陈雪花从“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幼儿园课程概论》”和“《幼儿园课程概论》教会了我们什么?”出发介绍了该书的阅读背景、框架体系、特色内容、亮点解析等,陈园长表示我们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这些经典的幼儿园课程理论,掌握他们的教育精髓和教育方法,但也要根据实际做出调整,以适宜儿童的发展。
业务副园长计良华老师,向大家推荐了由美国简·廷格尔·布罗德里克和成博洪教授著,叶小红博士翻译的《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运用探究循环规划幼儿园课程》一书。重点向大家讲述了生成型课程发展的模型COI系统,“观察记录——解释思维——制定课程——行动计划——设计和实施探究激发方案——反思性评价”的探究循环过程中每一个环境的要求。结合两个活动案例,向大家解读了概念式课程设计与主题式课程设计的区别。
朱红燕老师通读《让孩子表现自己让教师发现孩子》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本书所崇尚和大力发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成长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差异,让孩子在课程的土壤里自主地探索和尽情地表现。书中通过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案例,深入浅出而又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低结构活动的内涵,无形中解答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书中丰富多样的案例,让我更加容易理解一些专业的术语和理念,也给我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实操性很强的方式和方法。我也会把在书中学习到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做一个会细心发现孩子的老师,做一个能让孩子大胆表现自己的老师。
李剑秋老师分享几本相关的书籍,分别是《陪孩子玩过三岁前启蒙期》《可怕的2岁麻烦的3岁》以及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很熟悉的《教育理论基础·幼儿园》。通过阅读这三本书,我了解到了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大脑发育是最快的,3岁时,孩子的脑重量已基本接近成人。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动作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家长能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可以充分发掘出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更具发展潜力。但3岁前的孩子接受的教育只有家庭教育,而托育课程的出现刚好弥补了孩子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空缺,使幼儿教育更加完整化、专业化,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和家长对这一年龄段教育的渴望和需求。
宋凯渊老师今天分享的是朱德庸的《绝对小孩》系列,这是一本从孩子视角来反映出儿童观、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对我而言这本书修正了我儿童的偏差。这本书中介绍了6个可爱的孩子,披头是一个呆呆却又富有哲理的孩子,贵族妞有着贵族的生活和气质,宝儿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比赛小子一直追求第一,讨厌是个一直闯祸恶作剧的孩子,五毛是个单纯可爱的小男孩。这些孩子所表现出的特质就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孩子。我分享其中隐形人的故事,这就是说到大人在很多时候会出现忽视幼儿的情况,这便没有考虑幼儿的喜好和需要,是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其中还有许多意味深长的语句,充分体现的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问题。
姚瑶老师通过《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一书,更新了我们对儿童、儿童学习、环境价值、教师角色、教育生态的认识。让教师的成长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也将促使着我们不断反思自己和研究儿童中挑战自己。通过安吉游戏的学习,让老师找到了专业定位、职业身份和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老师观察到游戏中的学习越多,对儿童的理解会越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每一个幼儿,幼儿之间、教师之间、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也会充满了爱。全情投入并享受体力、智力。情感上的突破,精心反思并沉浸于复杂、深刻的学习。
吴玲怡老师分享的书籍是《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环境、课程与儿童发展》,该书阐述了如何创设积木区、图书区、科学区等10个自主性学习区,如何观察儿童并在“儿童互动表”上记录和评价儿童与材料、与同伴的互动水平,如何追随儿童的游戏兴趣和需要做出呼应性的调整,从而促进儿童的完整发展。全书呈现了大量有趣的活动案例,从而吸引孩子们开始他们的自我探索。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将学习如何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使学习中的材料可用,让孩子们可以快乐地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并深入参与到学习中。
沈阳老师介绍的书籍是《幼儿园户外游戏》,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海伦·托维所编写的。沈老师重点介绍了两个章节“花园还是森林”和“冒险与挑战”。通过阅读“花园还是森林”这个章节,我对我们开展户外游戏起源有了一定了解。在“冒险与挑战”这个章节。我想首先分享的是一句话“活着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越有活力,风险越多。”在当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将安全摆放在第一位。但是安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的擦伤碰伤,但不同的家长,接受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同。我们教师心中的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约束幼儿的行为也是越发地严重,书中说:“尽管人们很容易把户外冒险游戏机会不足的矛头指向决策者、规划师、父母及健康和安全官员等人,但为儿童创造更多冒险游戏机会的关键还是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人。”身为老师,我们都不敢让孩子去做,孩子又如何谈什么发展呢?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提供必要的安全,而不是尽可能的安全。
互动交流环节:
杜运景:听了老师们真诚而又专业的分享,感觉受益匪浅。我的感悟是“思考”两个字,老师们有的是对课程的思考有的是对安全、具体活动、幼儿个体差异、儿童观以及对自己职业规划的思考,我想我们作为幼儿园老师能够主动去思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素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我们学思并举,我们就能够挖掘出恰当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平时看起来很棘手的问题,如果每位老师对幼儿园都有主人翁的意识,相信我们的幼儿园也可以建设成为更加有温度的幼儿园。
庞吉辰:沈老师分享了《幼儿园户外游戏》,书中指出,电子游戏让幼儿沉迷,得不到发展,这让我深有感触。在现代社会,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许多孩子过度依赖电子游戏,忽视了户外游戏的价值。然而,户外游戏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身体,更能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户外游戏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在玩耍中体验从未做过的事情,感受高度速度处于失控边缘的刺激,克服恐惧。这样的经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
张歆予:今天的读书活动我对于李老师对于前瞻性的分享有自己的见解,就是前段时间计园给我朋友圈的评价:我的生活永远是我的生活,不会被影响。是的对我而言,我自己感兴趣的、热爱的事情永远高于其他,在幼儿园中我所思考的课程也都是优先基于我的这些兴趣热爱。我认为这样的课程无论是自身还是幼儿都是有趣且充满挑战性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循规蹈矩,如果一切都按照着常规进行,那我们这短暂的人生也太无聊了。
曹廷月:沈老师分享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支持儿童在探索与挑战中学习》,让我想起来了曾经观看过的一段北欧孩子的户外活动视频,在北欧寒冷的冬天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到真正的森林里,孩子可以使用真实的锯子等工具进行伐木、搭造等真实的活动,孩子们也可以爬树、涉水,老师说孩子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官知道什么是寒冷的、什么是潮湿的并适应自然,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强得超乎我的想象,结合中国国情,具有挑战性的户外游戏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如何平衡挑战与安全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曾忆凌:今天计老师讲了“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们班的孩子也曾经出现过像刚刚案例中孩子一样的行为,学恐龙叫或者是怪兽、狼等动物叫,以前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小朋友对这种东西感兴趣,但是现在听了计老师的案例之后,我认为在发现幼儿兴趣点时老师应该做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仅凭幼儿单一的行为来判断。
张梅玲:关于沈老师推荐书籍中介绍的“冒险”和“挑战”,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勇于挑战才会有所突破,但是困难也不小。首先,家长也必须有这样的教育理念,认同这种教育方式。其次,大环境也要支持老师去执行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冒险必然有风险,这个风险谁来承担,如果出现意外,怎么解决?又没有制定这样一套相对完整的意外事故解决方案,所以说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能落到实处,老师也不得不小心翼翼,保守求稳。
方文慧:我对宋老师分享的《绝对小孩3》这本书非常感兴趣,文字幽默,观点风趣,漫画的画风诙谐,童真可爱,感觉也非常适合亲子阅读,书中完全没有大人的说教,让我看到孩子的世界都是纯粹又美好的,好的书真的不太需要说教,但是又让人受教。听了宋老师的介绍,我觉得对于孩子,不能过于要求他们成为绝对完美的小孩,就像我们也不是完美的老师,完美的父母一样,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不能让他们失去属于自己的绝对世界,绝对的快乐。
彭燕:今天听了宋老师分享的《绝对小孩》让我印象深刻。正如宋老师举的例子“透明小孩”,班级也存在很多这样的孩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价值观,是我们现在需要好好思考的。我们要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取得进步,让孩子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陈梦雅:《绝对小孩》很好地以有趣的方式让我们确切地了解到什么是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幼儿。作为教师,我们应顺应幼儿的天性,坚守、呵护和引领儿童的创造力,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而不是一味地高控。童心是成人创造力的一粒种子。正确的儿童观不仅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也有利于我们自己保持童心。成人只有让自己内心拥有一个精彩的儿童世界,才会理解童心,主动用儿童的眼光去体验世界,用心去多聆听儿童的声音,这本书可能可以帮我们找回童心。
褚敏洁:在听了多位老师的分享之后,感受颇多。各位老师们分享的书籍,也非常适用于我们,适合我们阅读。像李老师分享到的“前瞻性”,也让我看到了李老师这两年来的一个变化。阅读,改变的往往不仅仅是脑中的想法,还会带动生活中的各个行为。书籍,始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
潘云:宋老师分享的《绝对小孩》让我有所感悟。其中提到的儿童个体差异,及其中的一个词值得我们反思——透明孩子。在我们班级和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每每面对孩子的期待,面对孩子的失落,我们是否都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是否都做到了回应。其实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都去发现、去尝试、去探索,通过这些机会去发现孩子们潜在的能力。
陈梦雅:《绝对小孩》很好地以有趣的方式让我们确切地了解到什么是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幼儿。作为教师,我们应顺应幼儿的天性,坚守、呵护和引领儿童的创造力,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而不是一味地高控。童心是成人创造力的一粒种子。正确的儿童观不仅让我们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也有利于我们自己保持童心。成人只有让自己内心拥有一个精彩的儿童世界,才会理解童心,主动用儿童的眼光去体验世界,用心去多聆听儿童的声音,这本书可能可以帮我们找回童心。
朱芝兰:我对姚老师和沈老师说的放手很有感触。我们一直以来都说要放手,要让幼儿主导,教师辅助,但是和我们的国情结合来说,幼儿园小朋友的健康和安全也是头等大事,到底要怎样把握其中的度,让幼儿能够放手游戏,自主游戏,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
读书就是不断揭开谜底的过程。而品鉴与分享,就是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别人,把读书的乐趣分享给别人,更是一个从吸收到输出再内化为自己所得的过程。通过几位讲书老师真诚而又专业的分享,以及老师们热烈的交流,相信我们都受益匪浅,期待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与书为友,多读书、读好书,以书为鉴,学以致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童心·同行·话成长——菀坪幼儿园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